從2000年開始,我越來越關注國內科技、教育領域的弄虛作假現象,並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被稱之為「學術打假」。到現在,屈指算來,與我或多或少有些關係的事件已有大約600起。其中相當一部分涉及醫療保健領域,這大概也是「學術打假」中最得人心的部分。普通公眾未必十分關心學術界內部的貓膩,但對與自己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產品,卻非常希望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然而也有一些人對此很不以為然。在對待虛假保健品、假藥的問題上,為之開脫的一個常見借口,是:「即使它們沒有效果,也吃不死人!」上個世紀80年代發生全國第一起假藥案——晉江假藥案,我記得其主謀在法庭上就是如此為自己辯護的,他們製造假藥的原料用的是澱粉,害不了人。雖然這番辯護並沒能挽回主謀的性命,但是我懷疑現在那些販賣假保健品的人,以及那些由於保健品生產給地方經濟帶來好處而對之實行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的官員,可能還都抱著同樣的心理安慰自己。
假保健品、假藥當然害得了人。它們有的在長期服用後會產生毒副作用,即便其成分就像白開水一樣完全沒有毒副作用,也同樣在害人。假保健品、假藥的消費者往往是那些患有疾病的人,由於聽信了虛假廣告而將它們當成靈丹妙藥使用,乃至放棄了正當的治療,會因此貽誤病情,甚至有性命之虞。假保健品、假藥的害人之處,不僅是生理上的,還是經濟上和心理上的。為成本低廉、無效的東西浪費了大筆的金錢,造成重大的經濟負擔,而一旦發現了事情的真相,那種受騙上當的感覺,也讓人心理上難以承受。如果我們考慮到那些受騙上當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並不富裕、最不該被騙的可憐的人,這種害處就更大。
吃保健品是中國人的「進補」傳統的延續,今天的假保健品、假藥也利用人們的民族感情,經常打著祖國傳統醫學的招牌迷惑人。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看待中醫中藥的問題。我小時候也和幾乎所有中國人一樣,免不了會稀里糊塗地看中醫、吃中藥。到高中以後,由於閱讀生物醫學著作,才開始對整個中醫體系產生懷疑。之後受到的生物醫學方面的訓練,使我能更專業、更清醒地看待中醫藥弊端。
幾年來,我陸續寫了一些批評中醫的文章,無非是要告訴人們以科學的態度看待中醫,不要輕信中藥的療效,更不要忽視中藥的毒副作用。這些文章起初只發在網上,近來由於我在國內報刊上開專欄,偶爾也涉及到中醫的問題,引起更大的關注,以致有人誤以為我對中醫的批評是近來才有的。《中國醫藥報》曾有一篇文章評論我批評中藥的文章說:「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藥安全性的關注。儘管文章中有太多偏激和片面之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社會上對中藥的安全性存在著不解和擔憂。」
我看不出我的文章中有何「偏激和片面之詞」,介紹的不過是一些生物醫學常識,基本上反映的是生物醫學界的主流意見,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國內媒體上以前很少有這樣的聲音而已,如一些醫學專家私下的評論:「說了我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如果為了維護「中醫神話」,把理性、客觀的批評當成了「偏激和片面之詞」,掩蓋真相,對中醫藥暴露出的問題百般寬容、狡辯,置公眾健康於何地?
當前中國假保健品、假藥氾濫,不僅僅是由於缺乏充分的批評、揭露,而且還由於缺乏監督、處罰力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僅有科學是不夠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多瞭解一點生物醫學方面的科學知識,並具有科學的懷疑、實證和理性精神,不至於輕信虛假浮誇的宣傳,那麼至少能夠做到自保,減少受騙上當、危及身體健康的機會。
寫作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此,不僅介紹醫學、保健的基本知識,而且也通過分析一些具體的虛假保健品和醫療騙局,希望讀者能夠掌握一些科學方法,具有科學精神和自我識別的能力,警惕無處不在的醫療、保健陷阱。
方舟子
2007年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