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都健康長壽,但目前是保證大多數人健康長壽的最可靠途徑。
不要輕信保健品的神奇效果
古人說飽暖思淫慾,其實還得加上一條,飽暖思保健。所以古代帝王,在填滿三宮六院之後,往往還要求仙煉丹。一般人,淫慾大抵只能想想,保健在手裡有點餘錢之後卻覺得可以試一試。平常的飲食無法保證我們不得疾病,更無法推遲我們的衰老,總令人覺得該再吃點什麼才心滿意足。小孩希望更聰明,老人想要長壽,男人害怕性慾衰弱,女人熱衷美容減肥,人人又都擔心突然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吃藥是最省事的辦法,但現代科學對此還沒能發揮什麼作用,於是偽科學乘虛而入,各種各樣聲稱能夠解除這些煩惱的保健食品蜂擁而來。
其它產品效果黑白分明,是否有效,消費者自己就可以檢驗,難以長時間蒙騙下去,而保健品、藥物的真正效果,除非是毒藥,卻是無法靠消費者本人的經驗檢驗的,吃它的人本來就身體健康或只是偶有小病,在心理作用下,即使喝白開水也能達到保健效果。這就是為什麼保健品、藥物市場的假貨特別多,被揭露一個又冒出一個,前仆後繼,沒完沒了。
中國本是崇古的古國,所以「祖傳秘方」、「宮廷秘方」歷來是推銷補品、藥品的羊頭。但「祖傳秘方」、「宮廷秘方」總有被用完、用爛的時候,總不如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何況科技的威力,使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深切感受到了,於是「高科技」的羊頭便後來居上,大有取代「祖傳秘方」、「宮廷秘方」之勢,連中醫家也不再言必稱《黃帝內經》、《傷寒論》,改而研究「第一代具有修復營養變異損傷基因(DNA)的特效藥」,要讓「生物體進入高能態」、「修復營養變異損傷基因」了。像這種說法,在專家眼中,不過是生硬捏造的胡言亂語。但是,讀者們又如何才能不被其迷惑?四個字:我不相信!
不要相信「科學術語」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相信科學,但是,雖然科學道理是用科學術語來解釋的,科學術語本身並不等於科學。不管在廣告中堆砌了多少讓人似懂非懂的科學術語,都不足以證明其科學性。越讓你覺得高深莫測的,越不要輕信。尤其是那些跟形勢跟得特別緊的,跟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後面推銷「基因食品」、「基因藥品」的,跟在「納米技術」後面推銷「納米產品」的,跟在「干細胞技術」後面推銷「干細胞保健品」的,更不要相信。一項科學成果要得到應用,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往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而不會一夜之間創造出奇跡。
不要相信有利益關係的「科學家」
雖然科學研究是科學家做的,但是個別的科學家並不能代表科學。科學家也是人,也會想發大財,也會被收買,也會說假話做偽證。對那些拿了人家的紅包的,那些被聘為技術顧問或以技術入股的,甚至本身就是公司的「首席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的科學家所發表的有關言論,都應該大打折扣,或乾脆置之不理。只有沒有利益關係的科學家的話才是有份量的。
不要相信權威機構的「鑒定」
機構也是人開的,在腐敗盛行的社會,權威的機構同樣能被買通。何況鑒定的內容往往和廣告的內容沒有關係,例如衛生部給某種「DNA生命劑」批准的功能是「補充B族維生素」,給「腦白金」批准的功能是「改善睡眠、潤腸通便」,給「核酸保健品」批准的功能是「免疫調節」(沒有藥效的安慰劑也能「免疫調節」),都和它們包治百病的廣告內容無關。還有些鑒定乾脆就是捏造的,例如所謂「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鑒定」,FDA並不給保健品、中草藥做鑒定。
不要相信名人的「證詞」
在科學上,證詞(不管是不是名人,有名到多大程度)不被認為是可以信賴的證據。一種保健品、藥品是否有效,只依靠雙盲的、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
那麼還有什麼可相信的呢?為避免受騙上當,不妨先相信常識再說。常識未必總是正確的,但是常識在絕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常識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東西,沒有「不老仙丹」,晚期癌症至今還是不治之症……如果有人要推翻這些常識,我們就先請他去拿個諾貝爾獎再說。他既然已到了當眾叫賣的程度,可別告訴我們不希罕諾貝爾獎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