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生活」欄目「生活315」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曾帶了一套「美國築本築高助長系統」讓我鑒別。這套「增高產品」包括一個器械和三瓶食品,其廣告聲稱它由美國安道實驗室18位科學家歷經7年研製成功,100天可以增高12.5公分,自從它面世以來,立即在全美國引發瘋狂搶購云云。一度在國內熱銷,市價高達1290元。
我看了一眼其夾雜中英兩種文字的產品包裝,不禁覺得好笑。在包裝的顯要位置,畫著5顆星,寫著「Dr.Recommended」,其本意應該是想表示是「獲醫生推薦的產品」,卻不知這時Doctor是不能縮寫成Dr.的,這麼一來成了名叫「推薦」的大夫,令人莫名其妙。包裝上還有一個英文圖表,據說是在美國做臨床試驗的結果,但英文寫得很蹩腳,甚至還有把「FourthMonth」(第4個月)寫成「FourMonth」這樣的低級錯誤。類似這樣的英文錯誤還有一些,有初級英語水平的人都不難看出來,可見至少其包裝是出自粗通英文的中國人之手,不是舶來品。
用包裝上註明的產品英文名稱「EntireEngrow」在網上檢索,只有寥寥幾個網頁,都是推銷該產品的中文網頁。沒有一個英文網頁提及這個產品,可見在美國市場上並無該產品出售,遑論在全美引發瘋狂搶購。
該增高系統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頭盔,戴上它後,用低頻電子脈衝刺激人體頭部,據說就能促進大腦垂體分泌生長素,達到增高的目的。這種電子脈衝是否能夠真正刺激垂體,垂體受到電流刺激後是否就能加速分泌生長激素,這都是很成問題的。如果它真能刺激到垂體,也有可能刺激到大腦的其他部位,不能不讓人擔心是否會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
該系統還有三瓶食品,從成分看,其實就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之類的營養素。缺乏營養固然會影響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但是對飲食正常、有充足營養的人來說,額外補充營養素並不能促使其長得更高。
「生活315」節目組的工作人員還給我看了另一種增高產品「哈佛代高樂」,號稱是哈佛醫學院查姆斯教授發明的。檢索哈佛醫學院教授名單,並沒有一位叫查姆斯或讀音接近的。事實上,該產品是國產的,由延邊大學研發,向國內醫藥管理部門申請批號時用的名稱為「五維賴氨酸」,主要成分即為5種維生素和賴氨酸。賴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廣泛存在於各種蛋白質中,在肉、蛋、奶等動物蛋白質中含量較高,約為7%∼9%。一片「五維賴氨酸」的賴氨酸含量不過是75毫克,相當於 1克的肉中賴氨酸的含量,換句話說,吃一片「五維賴氨酸」,還不如吃一片肉。
雖然國內市場上有多種增高產品都號稱來自美國,但是事實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沒有批准過任何增高器械或口服藥品上市。唯一一種獲得批准的「增高」藥品是生長激素,適用於治療體內缺乏生長激素的少年兒童。但是生長激素必須通過注射才能發揮作用,口服無效,而且非常昂貴(一年大約需要2萬美元),長期使用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增加了患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近幾年來,形形色色的「增高產品」在國內市場上非常火爆,雖然多家媒體都揭露過這類產品,一旦某個產品被揭露出來會影響其銷售,但是似乎並沒能對這類產品總體上造成致命的打擊,一個騙人的產品消失了,新的產品又冒出來繼續騙人。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這類產品有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目前中國社會過分看重一個人的身材高矮,對身材矮小的人存在普遍的歧視,被視為「殘廢」、「二等公民」,甚至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種不正常的社會風氣迫使身材較矮小的青少年抱著僥倖心理去試驗各種「增高產品」,儘管醫學界公認目前並無任何有效的「增高產品」,但是許多人仍然不願面對這個現實。
另一個原因是「增高產品」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不僅僅是由於其廣告做得天花亂墜讓人不由不心動,而且也的確有一部分消費者在使用了這類「增高產品」之後長高了。「增高產品」面向的是骨骺線還未閉合的少年兒童。只要骨骺線還未閉合,就有長高的可能,本來是自然長高的,但是由於使用了「增高產品」,就會讓人誤以為是「增高產品」在起作用。
儘管已有多家媒體揭露過「增高產品」,儘管在一些地方藥監、工商部門的網站上,也能看到提醒消費者不要相信「增高產品」廣告的提示,但是目前我還沒有見到有哪種「增高產品」受到了重罰或被嚴厲取締,最多是在賺足了錢之後消聲匿跡了。造假成本極低,獲利極大,這是當前中國各種偽劣假冒產品氾濫的根本原因,「增高產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