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頻繁地「下毒」。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遺傳信息的轉錄機制(即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RNA的過程),轉錄過程是由一種叫做RNA聚合酶的蛋白質控制的。在做體外轉錄實驗時,加入一點 -鵝膏蕈鹼即可以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從而終止轉錄。顧名思義, -鵝膏蕈鹼是從鵝膏蕈提取出來的毒素,這種毒蘑菇的毒性極強,吃1∼3朵就足以致命。受害者在吃的時候不會覺得有異味,而且吃後要過824小時才出現中毒症狀,毒性發作時可能已離開了犯罪現場,是理想的謀殺工具。這個特性很早以前就已被人們認識到。公元54年,羅馬皇帝克勞迪亞斯吃了一盤蘑菇後,過了12小時突然死亡,據信就是由於他的第四任妻子阿格麗品娜在其中偷偷摻了鵝膏蕈導致,使她與前夫生的兒子尼祿得以繼位。
隱秘的「中毒」
還有比這更緩慢也更隱蔽的下毒方法。往受害者每天飲用的咖啡中加一點砷、鉈等重金屬,使毒素慢慢地在體內累積,到毒發身亡時看不出有中毒的跡象。這是偵探小說常見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不過,現在通過化驗屍體組織,不難發現死因。有人化驗了被珍藏到現在的拿破侖頭髮,發現砷的含量很高,懷疑拿破侖並非自然死亡,而是被用這種方法毒死的。
還可能有人由於經常吃中藥補藥,慢慢把自己毒死了。台灣衛生署和美國各地衛生機關都發現多種中藥補藥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如砷、汞等。吃這類補藥會「發熱」、「上火」,讓人感到好像很「補」,其實正是重金屬中毒的症狀。
中藥是作為食品進入美國的,無需經過批准就可銷售,但是如果發現有毒,就會被禁止。許多常見的中成藥因被檢測出重金屬含量過高而在美國被禁。1991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現一名13歲華裔兒童吃打蛔蟲的中成藥「鷓鴣菜」4年後大腦受損,經檢驗發現「鷓鴣菜」中汞的含量高達2.3%,公告禁止服用和銷售「鷓鴣菜」。(中成藥「鷓鴣菜」並非一種草藥名稱,而是一種主治小兒腸道寄生蟲疾病中醫成藥品牌名稱,含有山杜蓮、山渣、羅仙子、牛銀和馬錢子等成分。)
牛黃安宮丸是治療「腦死亡」的王牌嗎?
美國法律禁止進口含珍稀動物成分的產品,美國漁業野生動物部法醫實驗室為此在90年代中期抽查了12種聲稱含有虎骨、犀角的中成藥藥丸,並未檢測到這些成份,卻意外地發現這些中成藥的有毒元素汞和砷的含量高得驚人:汞的含量在每丸7.8毫克和621.3毫克之間,砷的含量在每丸0.1毫克到36.6毫克之間。其原因可能是這些藥丸都摻了被中醫當藥用的礦物質雄黃(硫化砷)和硃砂(硫化汞),雖然在其成分中並未註明這二者。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謠傳治好原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腦死亡」的安宮牛黃丸(又稱牛黃安宮丸)。南京同仁堂製藥廠生產的安宮牛黃丸,每丸含砷量在3.21毫克到36.6毫克之間,含汞量在 80.7毫克到621.3毫克之間。研究表明,一天服用10毫克硫化砷或260毫克硫化汞就足以導致慢性中毒。有報道聲稱給劉海若「每天早晚各『灌飼』一粒牛黃安宮丸」,將這當成若轉危為安的「王牌」,事實上是在毒害她。此外,「大活絡丸」、「牛黃清心丸」、「再造丸」、「牛黃降壓丸」等常見中成藥也被發現含砷、汞。美國加州禁止出售含砷、汞的食物、藥物,美國東方醫學學會建議最好避免使用這些中成藥。
龍膽瀉肝丸與尿毒症
許多被歷代中醫視為無毒的中藥現在都被發現含有慢性毒,能導致腎衰竭、癌症、胸腺萎縮、重金屬中毒、畸胎。例如,大量服用靈芝會造成急性腎小管壞死,黃連因能引起新生兒溶血症而在新加坡和美國被禁,「止咳良藥」款冬久服會導致肝癌。其中最著名的是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腎衰竭的問題,因為涉及同仁堂生產的名藥「龍膽瀉肝丸」而轟動一時。
2003年2月,新華社以系列報道方式首度向國內公眾披露,北京同仁堂製藥集團生產的「清火良藥」龍膽瀉肝丸的主要成分「關木通」含馬兜鈴酸而可能導致尿毒症。新華社的報道是由於收到許多人的反映而引發的。作家張家瑞經常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症狀」,開始服用據說具有「清火」功能的龍膽瀉肝丸,斷斷續續服用半年後,卻患上尿毒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馬文祖也因服用龍膽瀉肝丸後,出現腎功能衰退症狀。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自1998年10月收治第一例馬兜鈴酸病人,已有一百多例此類患者,其中以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損害的病人最多。北京協和醫院、朝陽醫院也出現多個相同病例。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等就龍膽瀉肝丸的主要成分關木通進行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大鼠的藥物反應與人相同:大劑量給藥,大鼠出現急性腎損害症狀;長期小劑量間斷給藥,導致慢性腎損害。龍膽瀉肝丸導致尿毒症的原因是,藥中的關木通成份含有馬兜鈴酸,易導致進展性腎衰竭或慢性腎衰竭;病患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得病,等到發現身體不對勁時,已染上嚴重的尿毒症。
實際上,早在1993年,西方醫學界已經注意到了馬兜鈴酸導致腎衰竭的問題。當時比利時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百多名婦女因長期服用含有中草藥「防己」的減肥藥而使腎臟受到損害,最終需要換腎。隨後,世界各地的研究也陸續指出,這類腎臟疾病主要與服用了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有關。1994年,法國率先禁售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奧地利、西班牙、美國、埃及等多國也陸續發出了同樣的禁令。
在2002年初,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已獲知龍膽瀉肝丸具有嚴重副作用,在七月發出「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向有關企業、醫療機構和各地藥監局等有關部門通報此一情況。不過,國家藥監局並未向社會大眾發出警告,仍任由不知情的民眾繼續服用上述藥品。在新華社報道之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才於當年4月1日向全國發出通知,取消關木通藥用標準,龍膽瀉肝丸系列藥品(含水丸、膠囊、片劑等)的生產企業,必須於當年4月30日前將處方中的關木通替換為木通(不含馬兜鈴酸),其他含有關木通的藥品必須於當年6月30日前完成替換。
龍膽瀉肝丸是非常知名且受歡迎的中成藥,名列公費醫療藥物目錄,據估計國內生產龍膽瀉肝丸的藥廠達十多家。許多患者也因相信中藥藥性比西藥緩和,經常服用龍膽瀉肝丸「去火」。連許多中醫都不知道該藥具有損害腎臟的副作用。北京崇文醫院一位出身中醫世家的老中醫也和許多患者一樣因服用龍膽瀉肝丸而導致尿毒症。
龍膽瀉肝丸的歷史悠久,收入宋代《和劑局方》中。原藥方以木通入藥,1983年因木通資源短缺,藥典便以關木通代替木通。關木通和木通是非常不同的植物。關木通屬馬兜鈴科,含馬兜鈴酸,而木通屬木通科,不含馬兜鈴酸。許多人把龍膽瀉肝丸事件歸咎於藥典出錯,把其中的木通換成了有毒的關木通。實際上,除了關木通,含有馬兜鈴酸中草藥還有十幾種,包括馬兜鈴、天仙籐、青木香、廣防己等,常常被當成無毒的藥物用於「敗火」、「排毒」、減肥、治療心臟病等,它們都能導致腎衰竭。毒副作用還未被發現的中草藥不知還有多少。
有人把中醫當成「經驗科學」,說是千百年來用人體做試驗的結晶。其實,沒有科學指導的人體試驗不僅不能確認藥物的療效,也難以發現藥物的毒副作用。服了以後毒性馬上發作的劇毒、急毒藥物還可憑經驗發現,而那些要經過幾年、十幾年才會出現症狀的慢性毒,經驗是無能為力的,只有用動物做毒理實驗和做流行病學調查追蹤服藥者才能發現。現代藥物在獲准上市前都做了這些研究,在說明書中會詳細說明毒副作用,而中草藥卻至今在中國有毒副作用不明的特權。如果不具體說明毒副作用,「是藥三分毒」就只是一句廢話和推卸責任的借口。同樣,如果不提供確鑿的證據,「炮製、復方配製或辨證施治可消除單味草藥的毒性」、「以毒攻毒」這種說法就只是草菅人命的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