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四時氣候、地理環境要適應
《素問•四氣調神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外界氣候的變化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春溫夏熱是陽氣旺盛之時,人體陽氣趨於外而虛於內,所以要「春夏養陽」,不使宣洩太過;秋涼冬寒,是陰氣旺盛之時,人體的陰氣外盛而內虛,因此要「秋冬養陰」,保護好陰精,不使耗散太過。同時,還要根據各個不同地區氣候的差異以及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採取適當的保養方法。例如,西北地高多寒燥,穿宜厚衣而食宜辛熱清潤;東南地低多濕熱,穿宜薄衣而食宜辛涼芳化,這樣才能保持正氣充沛,身體健康。
健康錦囊
我國古人流傳下來一種六字訣養生法,能夠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延緩衰老。具體方法如下:
預備勢: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抵上顎,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鬆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週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1.「噓」字功平肝氣
兩手相疊於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兩瞳著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縮腎。當念「噓」字時,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內抽,牙齒橫著用力。呼吸勿令耳聞。當用口向外噴氣時,橫膈膜上升,小腹後收,逼出臟腑濁氣;輕閉口唇,用鼻吸入新鮮空氣。吸氣盡後,稍事休息,再念「噓」字,連做六次。
2.「呵」字功補心氣
兩臂隨吸氣抬起,呼氣時兩臂由胸前向下按,隨手勢之導引直入心經,沿心經運行,使中指與小指尖都有熱脹之感。應注意念「呵」字的口形為:口半張,腮用力,舌平放於口內,舌尖輕頂下齒。連做六次。
3.「呼」字功補脾氣
撮口如管狀,唇圓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當念「呼」字時,手勢未動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則脈氣由腿內側入腹裡,循脾入心,進而到小指尖端。右手高舉,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時呼氣;再換左手高舉、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氣盡則閉口用鼻吸氣,吸氣盡稍休息做一個自然短呼吸,再念「呼」字,連續六次。
4.「呬」字功補肺氣
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開,沿肺的經脈直達拇指端的少商穴內。當呼氣盡時,即閉口用鼻吸氣。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呬」字,連續六次。
5.「吹」字功補腎氣
舌向裡,微上翹,氣由兩邊出。足跟著力,足心之湧泉穴隨上行之脈氣提起,兩足如行泥濘中。同時,兩臂撐圓如抱重物,軀幹下蹲,並虛抱兩膝。呼氣盡,吸氣之時,橫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字吸氣動作,連做六次。
6.「嘻」字功理三焦
兩唇微啟,稍向裡扣,上下唇相對不閉合。舌平伸而微有縮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氣。兩手心向上經由膻中向上托,過頭頂,一邊托一邊呼氣後,再由面前順勢下降至丹田。當念「嘻」字之時,四肢稍用力,少陽之氣隨呼氣而上升,與衝脈並而懸通上下。重複六次,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