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化滋胰湯、益氣滋陰飲,國醫大師給糖尿病患者的獨門秘方
大師手記
消渴病乃積年沉痾,纏綿難愈,至慢性期則整體陰陽虛竭失衡,每見虛勞之證;或見血糖、尿糖增高,而三消症狀反不明顯……至此之時,當以調理陰陽,填培臟腑,固護本元為要。
——任繼學摘自《當代名醫臨證精華•消渴專輯》
消渴病日久,經過中西藥物治療,常不具備「三多」症狀,但血糖、尿糖不減,甚至血糖、尿糖甚高……宜用益氣滋陰、補腎潤肺之劑治療,多能取效。
——張琪摘自《當代名醫臨證精華•消渴專輯》
健康攻略
在中醫裡,糖尿病被稱為消渴病,臨床主要有三消(亦稱三多)症狀——多飲、多食、多尿,且多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少言懶氣、倦怠勞累、虛胖無力或日漸消瘦、舌質胖大或有齒痕等正氣虛弱現象。任繼學教授認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綜合性的,主要與情志不暢、嗜酒、喜食厚味有關,不論何種因素,皆由「火炎於上,陰虧於下,水火不相濟」所致。
糖尿病較難治癒,多數患者一生都飽受其折磨,但只要對症下藥,再加上患者自身的積極配合,依然可能重獲健康。任繼學和張琪兩位教授都注意到,其實糖尿病的治療關鍵在後期。這個時候,患者的「三多」症狀已經消失了,但血糖、尿糖卻沒有減少,甚至比前一階段更高,伴有疲倦乏力、口乾、腰脊下肢酸軟的現象。任繼學教授認為,此時「當以調理陰陽,填培臟腑,固護本元為要」。張琪教授則主張:「宜用益氣滋陰,補腎潤肺之劑治
療。」實際上,兩位教授所說的是同一個意思:腎為先天之本,補腎即固本。
小貼士
糖尿病患者平時要注意控制飲食,忌暴飲暴食,忌高糖、油膩、辛辣之品,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進食量,增加蛋白質進食量。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切忌情緒波動,反覆無常。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任繼學教授與張琪教授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分別創製了各自治療糖尿病的獨門秘方,任教授的名為「溫化滋胰湯」,張教授的名為「益氣滋陰飲」,下面分別介紹給大家。
1.溫化滋胰湯
【組成】蠶繭30∼50克,生地50克,知母50克,黃精15克,天冬15克,白朮15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雞內金20克,肉桂3克,紅花5克,黃連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固本培元,補益氣血,適用於「三多」症狀消失而血糖、尿糖反增的糖尿病患者。
【加減】病情嚴重者,蠶繭可加至60克;血糖不降,生地可用至100克之內,尿糖不下,知母可用至100克之內;兼酮症者,加乾薑5克,其他如白蔻、生薑等辛潤通陽之品均可選加。
2.益氣滋陰飲
【組成】黃芪50克,人參15克(或黨參30克),玉竹20克,生地25克,山藥25克,枸杞子20克,天冬20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玄參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潤燥,益氣生津。適用於糖尿病日久氣陰不足者。
【加減】可適當增加熟地黃、覆盆子、麥冬、天花粉、牡丹皮等補腎滋陰之藥。另外,多尿不則常於本方中加入附子、肉桂以溫助腎中陽氣。
養生無極限
糖尿病患者也可通過自我按摩來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益腎補虛,以達到祛病保健之功效。具體手法包括以下三種:
1. 抱腹顫動法:雙手抱成球狀,兩個小拇指向下,兩個大拇指向上,兩掌根向裡放在大橫穴上(位於肚臍兩側一橫掌處);小拇指放在關元穴上(位於肚臍下4個手指寬處);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位於肚臍上方一橫掌處)。手掌微微往下壓,然後上下快速地顫動,每分鐘至少做150次。此手法應在飯後30分鐘,或者睡前 30分鐘做,一般做3∼5分鐘。
2.叩擊左側肋部法:輕輕地叩擊肋骨和上腹部左側,約為2分鐘,右側不做。
3.按摩三陰交法:三陰交穴位於腳腕內踝上3寸處,用拇指按揉,左右側大約各做2∼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