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補不如神補:靜坐生真元
三調 培元法的功課我只講到兩條,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於元氣的保養,這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元氣不是簡單地吃好點兒、睡好點兒就能補回來的。那如何來把握 呢?我前面講過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按時躺下,卻不能按點睡著,即使睡得早,卻睡得並不好,當然也就沒有補元氣的 效果了。
這時,就要用到我說的第三點,睡補不如神補。不少人對這裡的「神」
很迷惑,這個「神」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此神是元神的意思。
關於這個元神,《黃帝內經》中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這神就是元神。
對於道家醫學來講,人有兩套精神系統,一個叫元神,一個叫識神。
這個概念很像心理學上的顯意識和潛意識,識神就是我們在思考、記憶時所用的意識,而元神是人的先天意識,是一種最純淨、最高境界的意識,是一種大智慧。
近代 的醫學大家張錫純在他的醫書中講到:「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這個元神是人在胎兒時期的意識,無思無慮。出生之 後,就要接觸外面的世界,就有了後天的意識和思慮,有了七情六慾等念頭,這些就容易「蓋住」元神,就像烏雲遮住了月亮一樣,原本純淨的元神就被識神拉下了 「寶座」,被「關」了起來。
可能 有的人會問,元神被「關」起來和我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這其中的關係很大。元神與元氣本是一體,他們的關係就好比一對恩愛甜蜜的夫妻。人的胎兒期,是先天 元神與元氣交合相融的時期,它們合成「先天一氣」,這「先天一氣」能量巨大,能在短短的十個月內,將精子、卵子這兩種微小的細胞,變成一個五臟俱全的嬰 兒。由於先天一氣的滋養,所以人在母體裡面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而且是大大超出了人一生中任何一個時期的生長速度。
但是 人一生下來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就有了自我的意識,有了七情六慾,隨著接觸的事物越多,識神就越強大。識神如果「篡位」,就會把元神「關」在心裡,把元氣 「關」在了腎裡。心屬火,腎屬水,二者就會水火不容,如同夫妻二人不得團聚,分得越遠,就越耗散。識神越是活躍,元神就被壓制得越深。當元神被壓制,也就 是人的情緒波動或者慾望很強烈的時候,元氣被耗散得厲害,人也就逐漸走向衰老。
老話講:「欲多傷身。」這話沒錯。其實,慾望就是我們的識神活動,識神通過五官去感受慾望:脾開竅於口,誰不想吃好的東西,但吃多了就傷脾胃;腎開竅於耳,聽多了就傷腎氣;肝開竅於目,看多了就傷肝血;肺開竅於鼻,嗅多了就傷肺陰。
五臟的元氣如果不夠用了,就要去腎的倉庫裡取元氣,時間久了,元氣自然就不足了,當你的慾望非常強烈,或意識雜亂的時候,五官就成了元氣耗散的窗口。
但話 又說回來,人活在這個世上,哪能沒有七情六慾呢?生活中難免要動怒、生氣,難免心跳加速,呼吸侷促,感覺有一股無名的火氣直往頭上衝,而後沒食慾,睡眠也 受影響,這些都是元氣耗散的表現。所以,一年中被自己氣病、氣死的人不在少數。除了生氣,各種大的情緒波動其實都會耗傷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