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元氣耗到哪兒去了
人要養生,首先是養這一口真元氣,這元氣藏在哪呢?藏在腎。所謂腎主封藏,藏的就是這口元氣。
很多 人不懂養生,也沒有養生的意識,總認為平時熬個夜沒什麼關係,補補就回來了嘛,卻不知道熬夜耗掉的這口氣,是吃什麼也補不回來的。因為元氣是父母先天賦予 你的,是極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說我們體內的元氣是一節不能充電的電池,你唯有節省使用,做到不浪費,才能延長它的使用壽命。也只有元氣這節電池 使用得足夠久,你才能健康長壽。
什麼情況會消耗元氣呢?五臟皆有元氣,你的五臟一失於保養,或者過度使用就會傷元氣。比如說,脾開竅於口,如果你吃點寒涼的東西,胃就要調動元氣去溫化這些性寒的食物,所以就要消耗很多元氣了。
這很容易理解,我們中學的物理課上都學過熱傳遞的原理。熱的物體和涼的物體接觸後,熱的物體就會把熱量傳導到涼的物體上,以達到溫度的平衡。
同 理,人的胃需要溫暖的元陽之氣來促進蠕動,保持健康狀態,如果你總吃寒涼之物,胃的元陽之氣就要用來傳遞給冰涼的食物,等這些食物在胃裡被暖起來,你的元 陽就被消耗掉了。所以胃會越來越寒,胃陽虛到一定程度,你的胃就沒有足夠的熱量,就會出問題了,再吃稍帶寒涼的食物都消化不了,而那時再想起來保養就晚 了。
肝開竅於目,如果你對著電腦屏幕一看一整天,就消耗了肝的元氣;腎開竅於耳,如果你帶著耳機,放超大的音量,受虐的不只是你的耳朵,更消耗了內在元氣。這些還都是看得見的方面,而看不見的情緒對我們的傷害就更大了。
比如,怒則氣上,人一發脾氣,肝氣就向上衝,導致血壓升高,從而消耗了肝的元氣,而肝木克脾土,發脾氣又會牽連到你脾胃的功能。
很多人一生氣就吃不下東西,或吃了不消化,就是這個原理。
哀則氣消,人總是哀傷憂愁,也會耗散元氣,身體會因此難免越來越虛,林黛玉就是這類典型的例子。所以身體虛弱的人如果哀傷過度,就容易反應遲鈍,思緒混亂,甚至出現眩暈症狀。
樂則 氣亂,咱們說這樂應該是個好情緒呀,其實此樂非彼樂。人開心快樂是應該的,但是一定要適度,常見的例子是老頭兒老太太們打麻將,半天不胡,冷不丁胡了一把 大的,高興得不行,捂著心口拍幾下才喘過氣來。因為過喜傷心,高興得太過就會使氣血亂行,增加心臟的負擔。古代范進中舉這個典故也是這個道理,考了大半輩 子,突然聽說自己中舉了,樂過頭了,氣機錯亂,喜迷心竅,結果癲狂了。
欲則 氣喪,老話講,欲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各種慾望都吞噬著我們的元氣,尤其是色慾。古話也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很多人不節制色慾,也會消元傷腎。如果人每 天有各種各樣的念頭,並不加以控制,元氣就會在無形中消耗,這在中醫上叫暗耗腎精。話說得好,但我們未必能做到。有些人對這句話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解,卻 沒有真正在行動上約束自己,因此導致腎虛的人也不少。
我們生活中消耗元氣的行為其實還有很多,我說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這裡我再提幾點,就是含咖啡因的飲料,刺激性強的食物,像什麼麻辣香鍋、水煮魚、麻辣小龍蝦等,這些口感刺激的食物,也會消耗我們的元氣。
有的人就不理解,會問:「沒有呀,我吃了以後很精神,怎麼會損耗元氣呢?」其實,不同的口味也是會影響到人體元氣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