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第60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的日內瓦公佈了《2007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報告指出,「聖馬力諾男性最長壽,平均壽命為80 歲,而塞拉利昂男性僅為37歲」。「中國人平均壽命為男71歲,女74歲」,「2030年,心臟病、艾滋病、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四大疾病將成為全球主要 殺手 」。
據瞭解,這是世衛組織193個成員國最完整的衛生統計報告。
壽命不等於生活質量
在這 份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人均壽命排名。其中,歐洲小國聖馬力諾男性平均壽命最高,為80歲,其後為澳大利亞、冰島等。日本女性最長壽,平均壽命達 86歲,緊隨其後的摩納哥等30多個國家女性平均壽命為85歲。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71歲和74歲。而平均壽命最短的要數非洲塞拉利昂男性及 斯威士蘭女性,均為37歲。聖馬力諾人之所以長壽,不僅因為醫療福利優厚,其生活方式相對於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也更為健康。世衛組織官員克洛迪?加西亞博士 表示,影響壽命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飲食習慣。加西亞說,儘管中國人均壽命位居第80位,但與60多年前人均壽命只有35歲比,已有很大進步。
與以往報告不同的是,此次世衛組織除統計壽命數字(表示生存時間的長短)外,還列出了健康年齡(能健康生活的平均年數)。在這一項中,中國男性和女性分別為63歲和65歲,遠低於位居榜首的日本(男72/女78)。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說,壽命數字只是單一的衡量指標,表示生存時間長短;健康數字則是指一個人得大病的時間,它能真正顯示出人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等。
四大疾病威脅人類
除評 估人們的壽命和健康現狀外,世衛組織還給到2030年致死率最高的四大「殺手」定了罪,分別為缺血性心臟病、艾滋病、腦血管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炎。此外,香 煙也是不可小覷的「敵人」。2006年,我國城鄉居民前四位死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除了和世衛組織的報告出現驚人一致外,惡 性腫瘤第一次在城市和鄉村「榮登榜首」。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認為,這和環境污染、職業危害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人們必須從小事做起,規律生活。
至於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之所以高發,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認為,主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
我們與發達國家健康的差距
「健 康是文明程度的表現,經濟越發達,社會文明程度就越高,人們也越關注健康;人們越關注健康,就越能夠推動社會文化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洪昭光教授解 釋說,我國健康水平之所以和發達國家存有差距,其「罪魁禍首」是:意識不到位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優越,政府有足夠資本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但我國目前醫療保 障體系還不完善,保證不了「人人能看病」;同時,健康的人總覺得哪就那麼容易和「病」扯上關係。健康意識跟不上,「錢多了,病也多了」。
飲食結構不合理儘管西方傳統飲食「高熱高脂」,但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人們逐漸改變了飲食結構,營養攝入比較均衡:而在中國,特別是現在進入老齡化的這代人,由於年輕時生活條件差,影響了身體發育,成年後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結構卻很不合理,從而引發了多種疾病。
社會壓力大「心理平衡」是健康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我國處於社會轉型階段,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生存壓力大,容易因心理問題導致軀體疾病。
閒暇時間生活不規律這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人們週末、假期經常會去進行戶外運動;而中國人節假日往往喜歡家庭聚會,容易暴飲暴食,睡眠也不規律。
外國人的「養生經」
在日本談到長壽原因,很多90多歲的老人認為,米飯、醬湯、魚類,再加上日本人每餐必有的蔬菜,使得營養和熱量攝入都是最合理的。據記者觀察,除合理飲食外,日本人幾乎每天都會泡澡,這樣能減少細菌感染、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即便80歲以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精神煥發。
作為此次大會東道主的瑞士,其男女平均壽命同樣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竟和瑞士人愛吃奶酪有關。奶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和蛋白質等,能增加抵抗力,還能保護視力。增進新陳代謝。此外,歐洲國家普遍抵制美式快餐,認為快餐容易導致肥胖和營養不良。
除飲食外,瑞士人還熱衷戶外活動冬天滑雪、夏天登山。
澳大利亞人對健康的關注是從嬰兒期開始的。社區組織的「媽媽小組」會告訴新媽媽們如何給孩子安排合理膳食。
儘管澳大利亞人也面臨著肥胖和各種壓力,但他們天性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