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生命科學家徐榮祥教授宣稱,他所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了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體細胞潛能再生細胞,並利用這一細胞完成了包括胃腸、神經、骨髓、胰腺、胸腺、心肌、毛囊、腎單位、肝臟組織等在內的55個組織器官的人體原位複製或動物實驗的體外複製。
徐教 授論述了「人體生命之謎」解秘的研究過程,並以大量的器官複製成果證實了其秘密所在,他介紹說,在人體發育、成體的過程中,原始和多能的干細胞在增殖分裂 的同時,還產生不再繼續增殖而具有增殖再生潛能的細胞。這些細胞在組織器官的發育時參與形成各組織器官,以普通細胞形式存在於組織中。隨著機體的代謝和功 能發揮,組織器官中的功能和架構細胞在不斷凋亡。此時,潛伏在組織中的潛能再生細胞及時再生複製同種細胞以補償其空缺,從而維持了組織器官功能的平衡。人 類的生命就是組織細胞不斷死亡和不斷再生的動態平衡。
為了 破解生命之謎,徐榮祥首先對他已完成的皮膚器官原位複製工程進行了細胞組織學動態研究,而後研究最小生命體細胞與周圍細胞和組織液、血液環境的共生關係。 他發現細胞受損傷後,在被鎖定的「觀察細胞」的周圍,組織中的「觀察細胞」產生增殖的再生反應;但當周圍環境處於非生理狀態和某些物質缺乏時,「觀察細 胞」的增殖反應停止。如果始終保持「觀察細胞」周圍的生理環境,並為其提供足夠的生命再生物質,「觀察細胞」可持續增殖分裂,直至補全已壞死退化細胞的空 缺。
為了證實潛能再生細胞的存在,徐榮祥又設計了體外複製組織器官的實驗方案。實驗結果表明,在成體細胞中少部分細胞呈現了干細胞的增殖能力。大多數組織細胞不具備增殖的能力:具有增殖能力的細胞和干細胞一樣,最終形成組織器官。
徐榮祥公佈的科研成果為人類醫學的未來展示出美好的前景。它意味著人類可以期望用自己的細胞培養出新的組織器官,來替換因疾病嚴重損傷的心、肝、脾、肺、腎等各種臟器,也可以用組織器官生理修復機能來延續生命,從而實現健康長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