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大深吸氣後做最大呼氣時呼出的氣量,被稱為「肺活量」。醫學研究發現,肺活量可以作為衡量老年人健康與否及預測其壽命長短的重要指標。
可預測壽命的肺活量
「肺 活量可以預測壽命」,這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老年人由於肺組織和肌肉、胸腔逐漸缺乏彈 性,以及功能衰退等原因,「一次性呼吸量」較之青壯年人明顯減少。測量的結果表明,每10年,人的肺活量下降9%∼27%。肺活量是外顯的可以檢測的指 標,其大小和內部身體各系統的機能能力、新陳代謝的能力等密切相關。肺活量下降了,也就告訴你內部機體的能力下降了。
科學家同時認為,「肺活量」對遠期和近期死亡率都能做出預告,它能測出一個老人還能生存16年、20年或30年。
肺活量和人的壽命為何關係如此密切?這是因為肺功能的降低,會造成血液中氧飽和度的降低。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必須經過兩次,第一次是肺換氣,再一次是組織細胞的換氣。
當人衰老時,胸壁硬化,呼吸肌負擔加重,肺功能降低,每次呼吸後,肺內殘留空氣增多,這樣吸入的新鮮空氣相對減少,造成肺泡內的氧分壓下降,進入血液中的氧氣相對減少,日本學者發現,人80歲時與20歲相比,血液裡氧分壓下降了10%∼15%;氧飽和度下降了50%。
氧飽 和度下降後,直接影響細胞裡的氧化反應,進而影響細胞組織的功能。人體內的所有細胞一刻不停地活動著:它要識別周圍的細胞;與周圍的細胞建立一定的聯繫; 要不斷地接受自身以外的刺激,並做出反應;它要不斷通過分裂來複製自已;它要按照遺傳指令向別的類型轉化所有的細胞活動、器官運動,均需要有充分的能量來 作為動力,而這些能量的來源,都要依靠氧氣的燃燒,即細胞的氧化反應。
氧氣經過第二次交換進入細胞,在細胞內的線粒體裡,與三大類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發生氧化反應,產生能量(ATP)和水,以及副產品二氧化碳。ATP則供給人體各個組織器官,保證生命活動之需。
但是,如果血氧飽和度低,造成血氧分壓低,進入細胞裡的氧相對減少後,在線粒體裡,營養物質氧化反應的中間過程會放慢,在反應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生物酶的活性也會受到抑制,產生能量的效率因而降低,ATP的生成減少,導致生命活動能最供應的相對不足。
能量 供應不足,還會影響到細胞膜上的「鈉泵」功能。「鈉泵」是鑲嵌在細胞膜上的一種特殊蛋白質。「鈉泵」在ATP分解的能量作用下,不斷把進入細胞內的鈉離子 逆著濃度差和電位差的梯度,主動轉運到細胞外,同時把細胞外的鉀離子逆著濃度差帶進細胞,這是維護細胞良好的興奮性,並成為將葡萄糖、氧基酸等物質轉運進 細胞的動力和基礎。如果血氧飽和度低,細胞內的生理氧化過程減弱,能量供應相對減弱。「鈉泵」一旦缺少了能量,鈉離子、鉀離子的主動轉運能力就會下降,那 麼細胞的興奮性及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質的轉運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進而影響到細胞的功能和活力。
人活到60歲∼70歲,肺活量減少了一半後,產生細胞功能減弱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細胞功能減弱,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就會滯積。體內愈「酸」,人的疲勞程度就愈加強,衰老就愈加速。到了60歲,免疫細胞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降低,癌症就容發生了。
當機體各種關鍵性細胞的代謝功能降低到一定限度時,人就會面臨死亡。
科學提高肺活量
既然肺活量與人的壽命關係如此之大,那麼怎樣提高肺活量呢?
醫學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肺活量的主要因素,是一個人的呼吸肌肉的功能強不強,是否收縮、舒張有力,讓胸腔壁的擴張與縮小有充分大的空間,以保證有較大的氣體呼出量,即有較大的肺活量。
有位 女士,20多年前曾患過肺癌 ,為治病她堅持到公園跳舞,現在70多歲了,還能連跳一個小時而不氣喘,是運動提高了她的肺功能。運動之所以能提高肺活量,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機體 為適應代謝的需求,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使得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氣量增加,肺通氣的動力呼吸肌的纖維變得粗壯有力,提高了呼吸肌的 功能,增大了肺活量。能有效提高肺活量的健身項目有:游泳、慢跑、騎車(快速騎)、輪滑、爬山、健身操(舞)、羽毛球、籃球、足球、太極拳等,活動時間需 保持20∼30分鐘。
如果一個人不參加運動鍛煉,20歲以後,肺換氣功能就會日趨降低,而經常參加鍛煉,肺功能降低的自然趨勢會被推遲,即使到了60歲,肺活量也能符合正常數值,這樣就可推遲「死神」的到來,而這運動,應從小開始,並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