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接觸西醫
在張錫純回到家鄉教書行醫的這段時間裡,正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動盪的時期,還有幾年的時間,清王朝就垮台了,同時到來的還有巨大的危機,就是列強環伺。
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文明對我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封建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此時很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這些西方的「舶來品」,是好還是壞?
固守我們老祖宗的東西,還是參考一下西方的先進知識?
張錫純也在思考著,他開始逐漸接觸西方的各種知識,他發現,這裡面還真的有一些不錯的內容。
我們的張錫純是一個好學的人,就在1897年,他三十七歲那年,他自己買回來了代數書、幾何書,開始自學,那個時候沒有人會這些東西,他就自己琢磨,「朝夕研究」。您別看這是自學,但是架不住這麼琢磨,最後,這些知識還真就被他掌握了。
後來,公元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可是整個鹽山地區居然沒有人能夠教授代數和幾何,一打聽,好嘛,敢情只有張錫純一人會這個,於是就讓張錫純代課,教幾何和代數。
所以,張錫純當時的工作,按今天的話說,應該是一個代課老師。
學會了幾何和代數以後,張錫純覺得不能做井底之蛙,故步自封,西方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於是,他又開始自學物理、生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開始學習西醫了。
張錫純曾經說過:「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頗喜其講解新異多出中醫之外。」他當時仔細地研究西醫的醫書,當然,當時的西醫也很簡單,但是解剖藥理等格局已經形成了,所以這些都對張錫純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張錫純幾乎是最早走上中西醫結合道路上的人了。
雖然張錫純的中西醫匯參並沒有什麼最終的結果,但是他大膽接受新知並虛心吸取西醫知識精華的態度是好的,所有的學問都可以互相借鑒,無論中醫西醫,都是為了人民的健康服務的。這就值得我們學習。
就在 今天,我們還是必須要注意兩個極端:一個是中醫無用論,這幫哥們兒認為中醫什麼都不是,跟巫術有一比,什麼氣血陰陽,都是胡說八道,反正我有病死了也不看 中醫,這部分人,基本屬於憤青,不能成熟地去評價一個事物。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一無是處的,等他們真正長大了,看的事兒多了,就不這麼說話了。
另外 一部分,是鐵桿中醫論,這部分人認為中醫什麼都行,基本不用西醫,我們中醫自個兒就能把全民健康問題扛了,西醫理論幼稚,回去重新學習吧。這個論調也很不 好,看著很有正義感,但是抱歉,這也是有點兒憤青的說法,中醫還是要進步的,不能永遠都是那些內容。這個世界所有的學問都在進步,不能就一個《黃帝內經》 說了算,《黃帝內經》裡面還有很多自我矛盾的地方呢,說明寫它的那個時候學派就很多,也在進步。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還是說寒邪從皮毛而入,溫邪從口鼻而 入,大家仔細想想,是那麼回事兒嗎?還不改進,以後真就被人家說是偽科學了。
別看不起西醫,其實西醫進步飛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啟發一下,沒準兒會有更大的進步呢。
所以,研究張錫純的好處太多了,可以開闊自己的心胸。
當然,張錫純在研究西醫的同時,也在問自己,我們的中醫到底是否合理?到底能否治病?
通過實踐,張錫純做出了回答:中醫確實能夠治病!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張錫純這輩子,擅長說理,但是更擅長的,是用實例來證明自己說的確實在理。
有一 個少年人,「素傷煙色」。當時中國抽大煙的很多,大煙就是鴉片。這個少年不但吸鴉片,還沉溺於女色,所以身體很不好。這次是患了感冒,醫生給開瞭解表的方 子,服用了幾副以後,本來已經好了,但是,隔了一天,突然開始渾身出冷汗,心裡面怔忡異常,自己都覺得這個氣息像要馬上斷了似的。這下可把家人嚇壞了,於 是趕快把張錫純給請來了。
張錫 純來了以後,照例診脈,診得的脈象是雙手浮弱,無根。大家記住了,張錫純診脈有個特點,他一般是三部總取,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分寸關尺,而是分左右手,整 個左手取得一個脈象就可以了,整個右手取得一個脈象就可以了,這是張錫純脈法的特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這麼用的,這在中醫裡面是一個派別。
診完了脈,張錫純心裡就明白了,這是一個虛證啊,這是大病之後,身體沒有復原,氣虛欲脫,怎麼辦?必須要使用收斂之藥,同時補氣。
此時,張錫純對患者家屬說:「這個病確實很難治,但是如果能夠買到一味藥,我可以保證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