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子
在最近這些年的電影中,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看完了這部電影以後,我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腦海中都會不斷地浮現出這麼一幅圖像:在密佈的陰雲下,黃飛鴻倒背雙手,昂首挺立潮頭,眉頭緊鎖,他面對的,是重重的危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圖像呢?因為當時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怎麼辦?這是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在想的問題。
黃飛鴻從他的角度出發,力圖通過練武,來增強國人的體質。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甚至立刻傳來了悲壯的電影主題音樂。
那麼,當時面臨這種局面的又何止黃飛鴻一個人呢?
我們中醫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西醫進來了,中醫被認為是不科學的,面臨被取締的危險。那麼,中醫到底能不能治病呢?我們該如何面對西醫呢?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中醫界裡面一位黃飛鴻似的人物--張錫純。
對我們中醫界來說,張錫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師。
曾經有人對現在的中醫名家做過一項調查,讓他們列出十個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物和書籍,結果70%的中醫名家,在第一的位置填寫上了張錫純這個名字,或者是他的書《醫學衷中參西錄》。
可見,張錫純在中醫史上有多重要。
那麼,張錫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他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讓我們從頭來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