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
中醫的藥物,就像是我們在打仗過程中的士兵一樣,誰對士兵瞭解,誰對士兵使用得好,誰就能夠打勝仗。但是,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中醫對中藥都不是很熟悉了。
可是,張錫純不同,他為什麼能夠有那麼大的成就呢?因為他對中藥非常熟悉。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介紹一些草本學的知識。
大約 在漢代的時候,出現了一本書,叫《神農本草經》,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現在學術界依然爭論不休,相傳是神農寫的,但也有很多人認為是道教人士所著。但是 無論如何,這都是中國本草學的一個開端。此後,歷代很多醫家都寫了各種本草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本草綱目》。
那麼,這個本草是幹什麼的呢?就是研究每一味中藥的性味歸經、功用的。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歷代的本草學著作中有很多論述是不一致的,大家各有發揮,都說得頭頭是道,到底聽誰的呢?
這讓很多初學中醫的都犯暈,比如這個枳殼,藥性到底是升還是降呢?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枳殼是降的;有的說枳殼升,枳實降。那麼,該聽誰的呢?
我也不知道該聽誰的,那麼,怎麼辦呢?只好自己去體會了。
這個體會的最好方法,就是按照老祖宗發現藥物時使用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嘗,去體會。傳說,當年神農為了發現藥物,日嘗百草,一天裡遇到了幾十種毒藥(這有點誇張了,這擱一般人絕對受不了)。
我把張錫純早年的醫案都給集中在一起,就發現問題了。我發現,在他早年行醫時,治病總是用一兩味藥,這很讓人感覺奇怪。那麼,這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讓我們從張錫純治病的故事說起吧。
在張錫純剛剛學醫的時候,他的鄰居家有位少婦,這位少婦身體一直很弱,同時還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月經越來越少了,到了日子,只來一點,就沒有了。
這個問題很讓她苦惱,聽說張錫純學醫以後,就問張錫純該怎麼治療。
張錫純後來寫道:「時愚初習醫未敢疏方」,就是因為自己是剛剛學醫的,沒有敢給人家開方子。
但是,張錫純卻記得本草中說,當歸這味藥是婦科聖藥,為生血活血之主藥。所以,他就告訴這位少婦,每天用當歸八錢,熬水喝。
現在看,這麼開方有些不大合適,應該根據體質配合點藥物。
但是,在當時來看,效果卻是很好的,因為這位少婦,到了日子以後,發現自己的月經正常了。
張錫純自己寫道:「由此可知當歸生血之效也。」他就明白了,原來當歸生血的效果如何,用的量很關鍵。
再舉個例子,張錫純曾經說過,他二十幾歲的時候,患過一個病,就是「於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時腹中作脹」。
這個申酉時,就是下午的三點到七點鐘,這個時間,中醫認為,在一天裡面和一年中的秋季對應,是屬金的,主降收,這個理論就是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
中醫 認為早晨的時候萬物生發,對應春天,屬木;中午,熱盛,萬物繁茂,對應夏天,屬火;下午,萬物降收,對應秋天,屬金;晚上,萬物進入休眠狀態,為第二天做 積累,對應冬天,屬水。關於土,在中醫裡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每個季節的尾巴那裡,有十幾天是屬土的,另外一個說法是在夏天和秋天之間,長夏屬土,其實 這些說法都各有道理,大家靈活應用就可以了。
張錫純在想到了這些以後,就分析了,我在秋天,又是這個時間出現腹脹。這一定是有規律可循的,他認為這是「秋金收令太過,致腹中氣化不舒」,就是秋天是主降收的,可能是降收得太過了,所以令自己腹脹,那麼,什麼藥能治療這個病呢?
張錫純想到了厚樸這味藥,因為他讀本草書,知道厚樸可以治療胃氣鬱結脹滿疼痛等症,同時藥性能升能降,於是就每天嚼服厚樸六七分,大約不到現在兩克。
結果,這樣服用兩天以後,腹脹就痊癒了。
於是,張錫純通過這次實踐知道了,厚樸用多大的份量,就可以起到消除腹脹的作用。後來,張錫純在治療沖氣上逆的時候,在重用龍骨、牡蠣、半夏、代赭石的時候,經常是稍稍地配合一點厚樸,來宣通氣機,這樣,則「沖氣痰涎下降,而中氣仍然升降自若無滯礙」。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當時,張錫純家附近,有個叫張馬村的村子,村裡有戶人家,雇了一個牧童,給他們家放牛。在夏天的時候,這個牧童會把牛趕到村外的山坡上,讓牛吃草。
但是,悲劇卻在這如畫的風景中發生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當時還有別的孩子也在放牛,這些孩子在一起,總會搞些惡作劇。其中幾個孩子就約好,一起來惡搞這個牧童。於是他們就喊:「喂,你,過來!」
那個牧童不知道怎麼回事兒,一聽夥伴們叫他,就傻乎乎地跑了過來。
結果,他們幾個一擁而上,按住這個牧童的腦袋,讓他彎腰,把腦袋強行塞入這個牧童自己的褲襠裡(納頭褲中),然後把他的兩個胳膊倒背著給綁起來,他們管這個遊戲叫「看瓜」。
有的時候,惡作劇是最害人的,比如有的人趁別人不注意,撤掉椅子,結果這個人摔坐到地上,會導致尾椎著地,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癱瘓。
這個惡作劇後果很嚴重,當牧童被人救出來的時候,「氣息已斷」。那些調皮的孩子們已經嚇跑了,大人們趕快讓這個牧童盤腿坐,然後捶打腰背,過了好半天,這孩子的氣息才緩過來。但是還是覺得有什麼東西在胸口堵著,使得呼吸不暢,嚴重時,「氣息仍斷,目翻身挺」。
當時,人們都沒辦法了,就把張錫純給請來了。張錫純一看,這是怎麼回事兒啊?一問,敢情是惡作劇給搞的。於是,他就想,這一定是牧童在褲子中「悶極之時,努掙不出,熱血隨努掙之氣上溢而停於膈上也」。
也就是說,這是孩子使勁的時候,淤血上溢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