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血壓高與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其實,還有許多因素都與高血壓的形成有關,如性格。那么,脾氣大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嗎?先看看傳統醫學上是怎么講的。
傳統醫學里不存在高血壓這個病癥的名字。我們的古代文獻記載有“頭風”“頭痛”“眩暈”“肝火旺”“肝陽上亢”等癥,這些病癥與現代醫學所說的高血壓病有相通之處。在傳統醫學看來,高血壓的主要致病機制在肝。
當肝的氣機失于疏泄時,會導致氣郁積于肝化生火熱而致肝火旺盛。這種情況下,人多會有情志方面的非正常表現。比如,肝火旺盛的人一般有脾氣暴躁、容易發怒的特點,發怒后血就會往上涌,人會面紅耳赤,甚至昏厥過去。這與現代醫學所描述的高血壓的種種不適都極為相似。再有,傳統醫學認為患有“頭風”“眩暈”等癥的人應制怒,否則會加重病情;現代醫學同樣認為有高血壓病的人,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緒,亂發脾氣就會使病情加重。
高血壓患者的脾氣會因病情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有下面3個階段:
當第一期高血壓時,患者的血壓波動很大,忽高忽低,而患者的情緒往往隨著血壓的波動而變化,容易激動,愛發脾氣。
當第二期高血壓時,隨著高血壓病情的進展,不適的癥狀越來越多,如心悸、頭痛加重等,這些都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負擔日益加重,情緒更加不穩定,更加急躁、易怒、易沖動。
當第三期高血壓時,患者不僅血壓繼續保持更高水平,其心、腦、腎等內臟器官的損害也更加嚴重,以致失去了代償能力。在高血壓晚期,患者的情緒往往變得低沉、憂郁,有時焦躁不安,甚至出現被害等妄想、行為。
由此可見,脾氣大對血壓是非常不利的。想要預防這種肝火旺盛型的高血壓病,關鍵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動不動就發怒暴躁,而要盡可能地將病因消滅在萌芽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高血壓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